1. Learning Centers
  2. Protocols
  3. 分子生物学专题
  4. 免疫荧光技术
  5. 免疫荧光

免疫荧光实验方法

原理

免疫荧光 (Immunofluorescence, IF) 技术,是根据抗原-抗体反应的原理,用荧光抗体 (抗原) 作为探针检查组织或细胞内相应的抗原 (抗体),在组织或细胞中形成带有荧光的抗原-抗体复合物,达到检测、监测、分析甚至纯化蛋白质的目的。
用于蛋白质标记的荧光探针类型包括花青素、罗丹明、荧光素、生物蛋白如 GFP 和量子点。荧光探针可以通过菁染料,罗丹明染料连接目标蛋白,其中荧光素通过连接目标蛋白的半胱氨酸,赖氨酸,酪氨酸或 N 端完成标记。
根据不同的结果,最终可以使用荧光显微镜等技术来量化和监测目标蛋白质,流式细胞术来分选蛋白质,甚至使用带有多个标记蛋白质的荧光活细胞成像来监测活细胞[1][2]

MCE 尚未独立证实这些方法的准确性。 它们仅供参考。

实验步骤(石蜡切片)

1. 融蜡:72℃ 干燥 1-2 小时。

2. 脱蜡:二甲苯 20 分钟。

3. 脱水:无水乙醇 3 分钟,95% 乙醇 3 分钟,75% 乙醇 3 分钟,TBS 3 分钟 (三次)。

4. 抗原修复:浸没于抗原修复缓冲液,微波炉加热 4 分钟后放至室温,TBS 3 分钟 (三次)。

5. 透明:Triton X-100 20 分钟。

6. 封闭:封闭液封闭 30 分钟。

7. 一抗孵育:4℃ 过夜孵育。

8. 洗涤:TBST 5 分钟 (三次)。

9. 二抗孵育:室温孵育 2 小时。

10. 洗涤:TBST 5 分钟 (三次),TBS 5 分钟 (一次)。

11. 封片:使用含有抗淬灭剂的封片剂 (根据实验需求是否加 DAPI 进行核染色)。

注意事项

1. 关于透明,如果切片比较薄的话,也可不透膜。但如果是研究细胞膜表面的蛋白,那就不要透膜了。

2. 抗原修复过程中,微波炉加热时注意防止缓冲液过度蒸发,切勿干片。修复液和修复强度根据组织来确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