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:
一般情况下AAV可以通过两种方式递送到目的脏器或者组织:一是系统性给药方式,比如静脉注射,是通过血液循环递送到全身各处,但这种方法对肝脏感染效果很好,对其他组织和脏器效果欠佳;二是局部给药,比如脑立体定位注射肌肉注射,心肌注射等,这种方法可以比较高效地感染局部组织,特异性好,免疫原性更小。
A:
AAV属于单链DNA病毒,感染到胞内需要形成双链形式的附加体才能进行基因表达。所以,一般情况下建议病毒注射3-4周以后再检测基因表达情况比较稳妥。在1-2周的时候即使有表达表达量通常也比较低,不建议过早处死动物检测。
A:
理论上,现有的病毒载体可以在任何条件下高效感染任何靶细胞。其依据是,病毒载体高效感染细胞主要受三个参数影响:(1)细胞特性:分裂和非分裂细胞、体内所处环境是否存在血脑屏障等阻碍。(2)细胞种类:不同组织细胞。虽然不同载体对不同组织细胞的侵染有倾向性,但可以通过改造病毒载体上决定表面糖蛋白的序列,从而满足不同细胞类型的侵染需求。(3)病毒载体的滴度。 不同病毒其滴度会不同,此外,病毒滴度还受包装片段的特性影响,包括插入片段的毒性和大小。
A:
部分质粒载体的启动子所含GC含量比较高,所以进入动物体内后,细胞会启动表观遗传学信号通路,对其进行甲基化修饰或者在染色体整合位点进行去乙酰化修饰,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。体外细胞的病毒载体转导偶尔发生类似修饰,但比较罕见。所以,针对体内动物实验,尤其是利用病毒载体制备转基因或者基因敲除、 RNA干扰小鼠等,需要选择恰当的启动子才能表达外源插入片段
Q:
做病毒包装实验时,有时候做出来的病毒滴度很低,甚至不出毒,稳定性很差,为什么?
A:
病毒包装涉及多个操作步骤,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:1)不使用来源不清的质粒,尽量使用成熟稳定的商业化载体系统;2)细胞培养和细胞转染时,需注意细胞密度是否适中和出毒期间细胞的活力;3)按操作说明进行转染,注意排查质粒抽提纯化的异常情况以及目的基因的大小、序列和蛋白功能等情况是否对病毒包装产生影响。
A:
AAV的总包装容量是4.7 kb,载体中ITRs(两个ITR共290 bp)+hCMV(约750 bp)+polyA(约150 bp)约1200bp,所以如果用AAV包装载体,目的基因长度要求不超过3.5 kb。相对应慢病毒目的基因长度不超过5kb,腺病毒载体目的基因长度要求不超过8kb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