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活动中心
  2. 主题直播

MCE一作论坛|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3通过磷酸化2型大麻素受体加剧糖尿病心肌损伤

讲师:高攀 副研究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
直播内容
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持续上升,其心血管并发症负担日益严峻。本研究揭示了 G 蛋白偶联受体激酶 3(GRK3)在糖尿病心肌损伤中的关键作用及分子机制。研究进一步通过 MCE 虚拟筛选技术,发现小分子抑制剂 ICQA 能高效特异抑制 GRK 活性​,为糖尿病心肌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候选药物和治疗方向。
本期直播将为您带来:
1.G 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的筛选及验证
2.深入解析 GRK3 的上下游调控网络
3.MCE虚拟筛选助力小分子抑制剂 ICQA 的突破
4.学者在线互动交流,解答您的科研困惑
推荐产品
直播答疑
Q:

筛选出候选药物后,后续实验思路如何设计?

A:
虚拟筛选结果需通过实验验证,流程包括:
活性验证 - 确认药物对目标的生物学活性;
结合能力验证 - 验证药物与目标蛋白的结合强度;
候选药物聚焦 - 最终确定 ICQA 等重点小分子进行深入研究;
这一过程确保从虚拟筛选到实验验证的科学性和可靠性。
Q:

MCE 虚拟筛选数据库的可用性如何?

A:
我们主要关注了排名前 30 的化合物,这些药物均有文献报道支持,研究基础扎实。当时贵公司数据库包含约 19,100 个化合物,已能满足研究需求。考虑到技术发展,建议贵公司持续扩充化合物库以提高筛选覆盖面。
Q:

糖尿病心肌损伤模型的成功率如何?

A:
糖尿病心肌损伤模型成功率较高:
DB/DB 模型:基本均能成功,实验周期约 6 个月;
STZ 诱导模型:成功率同样较高,周期与 DB/DB 相近;
高脂 + STZ 诱导的 2 型糖尿病模型:成功率良好,但周期需 6 个月以上;
虽然 STZ 注射过程中可能出现动物死亡,但心肌损伤指标基本都能被有效检测到。
Q:

为什么选择虚拟筛选而非直接进行高通量筛选?虚拟筛选在药物筛选中的优势是什么?

A:
我并非药物研发背景,最初对高通量筛选了解有限。通过文献调研,了解到虚拟筛选这一当时较新的技术。相比传统方法(如 QPCR)只能筛选少量药物,虚拟筛选具有明显优势:
虚拟筛选的主要优势:
可筛选与靶标蛋自有结合潜能的小分子化合物;
通过分子对接模拟药物与蛋白结构的相互作用;
可对大量候选药物进行排序和打分,提高筛选效率;
在选择化合物库时,我咨询了贵公司,考虑到 FDA 已批准药物数量有限,最终选择了贵公司推荐的已验证活性小分子库进行筛选。